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赴美留学,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获得化学和生理学双博士学位。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徐富强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20余篇,他人引用近100次(IF > 7.5),令人侧目。2011年其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精神疾病机理研究方面展开合作,研究成果接连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Role for the Membrane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C in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e Behavior
在这篇Science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一个肠分泌肽类激素的膜受体鸟苷酸环化酶C选择性地表达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上,并以独特的生理机制调控动物的注意力和运动水平。
中脑多巴胺神经元调节许多种重要的行为过程,它们的功能障碍常与多种人类精神疾病相关,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精神分裂症。所以找到可以特异调节它们的活动的细胞靶点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神经元选择性的表达鸟苷酸环化酶C(GC-C)。GC-C被激活后可以增强由谷氨酸和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激动性反应,该效应有赖于依赖于环化鸟苷酸(cGMP)的蛋白激酶-G的活性。GC-C基因敲除的小鼠同时表现出多动和注意力缺失。而且,这些行为缺陷可以被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以及蛋白激酶-G地激动剂加以挽救。
这些结果不仅揭示了GC-C/PKG通路在重要脑功能中的角色,而且提供了一个研发治疗相应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的新靶点。
Brain-state–independent neural representation of peripheral stimulation in rat olfactory bulb
来自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湖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以嗅觉系统的第一中枢嗅球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了感觉系统如何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完成高保真的输入,为深入分析嗅觉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准确地把瞬息万变的环境信息提供给大脑,而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内环境下,准确地感知外部世界。这样的正常功能,对于日常生活、生存以及高级脑功能如在适当的情形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计划以及最终决定等至关重要。然而,感觉系统如何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完成高保真的输入,我们的了解却十分有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以嗅觉系统的第一中枢嗅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操控,使动物大脑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高基线和低基线两种状态),利用电生理记录的方法研究动物在这两种情况下嗅球如何编码同一气味刺激的信息。研究表明,动物在处于这两种运行状态下,嗅球中的神经总活动和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布,在气味刺激后与各自基线相比均发生明显改变,但气味刺激后两种状态之间相比,并无明显差别。这种对同一刺激独立于大脑状态的神经表达现象并不受所使用的麻醉剂类型、气味结构和浓度、嗅球的不同功能层、同一功能层内不同的位点以及电信号类型(不同频段的局部场电位和多单位放电)的影响。
因此,嗅球对同一气味刺激的编码是通过相对稳定的神经元组合,以绝对反应强度而不是相对反应强度来实现,同时提示嗅球中存在目前还不清楚的神经机制来确保在不同大脑状态下对气味准确编码,从而将外界气味信息可靠地传递到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形成相应的嗅觉感知。
来源: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