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正常机体细胞在受到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自发的死亡过程,它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机体在产生新生细胞的同时,衰老和突变的细胞被通过凋亡机制而清除,使器官和组织得以正常地发育和代谢。细胞凋亡也参与一些病理过程,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由于细胞凋亡的重要意义,所以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但得到了保留,而且从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线虫,到高度进化的人类,细胞凋亡机制还随着生物的进化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凋亡细胞具有与坏死细胞不同的形态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染色体DNA断裂、细胞膜形成泡状突起。凋亡细胞的染色体DNA被蛋白酶在核小体处切断,形成约180bp或其整数倍长度的DN**断,在电泳时形成特征性的梯形电泳条带。在胞浆中还出现由降解的胞浆和胞核成分包裹于膜性成分中形成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细胞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改变可以被吞噬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及磷酯酰丝氨酸受体所识别,从而被吞噬而降解,所以凋亡的细胞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也不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依赖的过程,可以由许多因素所诱导,如放射线照射、毒素、药物、缺血缺氧、病毒感染等。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大多可以通过激活死亡受体而触发细胞凋亡机制。死亡受体是近年发现的一组细胞表面标记,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它们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将凋亡信号向细胞内部传递。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家族的蛋白质,包括TNF/TNFR超家族、TRAF超家族、死亡结构域蛋白质等,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的执行者caspase蛋白酶家族的活化,这些蛋白酶剪切相应的底物,使细胞发生凋亡。